视之不见,名曰夷①;听之不闻,名曰希②;搏之不得,名曰微③。此三者不可致诘(jié)④,故混而为一⑤。其上不皦(jiǎo)⑥?其下不昧(mèi)⑦,绳(mǐn)绳兮不可名⑧,复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⑨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执古之道⑩,以御今之有⑪。能知古始⑫,是谓道纪⑬。
【注释】
①夷:看不见。
②希:听不到。
③微:摸不着。“夷”、“希”、“微”三字均形容感官所不能把握的“道”。
④诘(jié):追。
⑤一:即“道”。
⑥皦(jiǎo):光亮,光明。
⑦昧(mèi):昏暗,阴暗。
⑧绳绳(mǐn)、渺茫、不清楚。
⑨惚恍:闪烁不定的样子。
⑩古之道:就是太初的大道。
⑪有:指世上万事万物。
⑫古始:就是宇宙的原始或“道”的端始。
⑬道纪:“道”的纲纪。纪,准则,法度。
【翻译】
怎么看也看不见,我们把它叫作“夷”;怎么听也听不到,我们把它叫作“希”;怎么摸也摸不着,我们把它叫作“微”。这三者的形象难以区分开来,它原本就是混沌一体的。它的上面并不显得明亮,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昏暗,它绵延不绝而又不可名状,又总要回到看不见物体的虚无状态。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,没有具体物象的形象,这就叫作“惚恍”。从前方去接近它,看不见它的头;从后面去追赶它,看不见它的尾。根据早已存在的“道”的运行规律,来考察现在的具体事物,我们就能了解宇宙的原始,这就叫作道的规律。
0 条评论